全國門店超8.8萬家
62個國家都有它的門店
年營業額達500多億元
輻射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
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
由1997年的2805元
增長到2020年的21855元
……
它就是“中國餐飲四巨頭”之一的
沙縣小吃
一道小吃,富了一個縣!
沙縣小吃已經成為一張享譽海內外的亮麗名片。
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,
沙縣人開始大規模外出經營小吃,
去往全國各地開拓“小吃疆土”。
陳正堅 攝
沙縣小吃行天下的背后,
蘊藏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。
習近平在閩工作期間
心系發展、情牽民生,
對沙縣小吃發展尤為關注,
先后多次視察沙縣,
并對小吃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。
1999年3月4日,習近平同志指出: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于定位準確,填補了低消費的空白,薄利多銷,闖出一條路子,現在應當認真進行總結,加強研究和培訓,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。
總書記的鼓勵激發了沙縣人的創業積極性,靠著“一元進店、兩元吃飽、五元吃好”的低價定位,沙縣小吃門店迅速擴張,悄無聲息占領了街頭巷尾。然而,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沙縣小吃原有“夫妻店”、單家獨戶的經營模式,很快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。
突破發展瓶頸,
沙縣打出了一套“組合拳”:
為小吃業主提供專業技能培訓,并指導他們如何找店、開店;
沙縣小吃同業公會、沙縣小吃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、沙縣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等管理機構也相繼成立。
許琰 攝
沙縣小吃風靡全國,走向世界
如何保持國民美食的“老味道”?
為做大做強小吃品牌,沙縣縣委、縣政府通過引導小吃規范化發展、推廣加盟連鎖模式、建立小吃產業園、注冊成立沙縣小吃集團和各地子公司等方式,推動小吃產業轉型升級。目前,已成立23家連鎖子公司,發展連鎖標準店3000多家。
“原材料由子公司統一配送,我只要在店里坐等送貨上門。”在江蘇省無錫市宜興新莊大道,“90后”店長盧積濤經營一家沙縣小吃店,2019年加入小吃集團。改造升級后的店鋪,營業額翻了一番。
沙縣小吃日本高田馬場店 毛偉明 攝
這些年,沙縣小吃從
“接地氣”變得“更洋氣”。
如今,
已在美國、日本、法國等國
相繼成立沙縣小吃集團合資子公司,
門店遍布62個國家,
并在其中8個國家
發展連鎖標準門店17家。
2019年以來,沙縣設立2000萬元沙縣小吃產業發展基金,開展小吃數字化建設,引導人流、資金流、數據流回歸,已在北京等6個城市進行數字化經濟試點,1600多家門店數據回流沙縣總部。
走進沙縣小吃文化科技館,赫然可見2000年8月8日習近平同志說過的話:“要找準今后經濟發展的支撐點,特別是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,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”
許琰 攝
牢記總書記的囑托,
20多年來,沙縣縣委、縣政府
一任接著一任干,
推動小吃產業做大做強:
發展小吃配料種養基地,
完成沙縣小吃產業園、
文昌美食街等項目,
建成沙縣小吃“中央廚房”……
鮑林玲 攝
目前,沙縣小吃全國門店超8.8萬家、年營業額達500多億元,全縣外出經營小吃6萬多人,輻射帶動就業30萬人以上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,增長到2020年的21855元!
隨著沙縣小吃產業不斷壯大,市委、市政府將其作為重點項目來抓,從塑造沙縣小吃核心文化、創新商業模式、推動產業融合發展、完善沙縣小吃集團化發展制度體系等方面,在新起點上推動小吃產業做大做強。
一業興,百業旺。
小吃產業鼓了老百姓的腰包,
也為土地流轉、林產業
提質增效等拓寬了空間,
助推了三明的改革創新。
沙縣夏茂鎮航拍圖